东航技术西北分公司对基层党支部书记进行纪检培训
如挖掘机领域,近年来市场需求同样旺盛,2019年挖掘机市场迎来了一个新高。
加强科技落地和难点问题攻关,汇聚跨部门科研团队开展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影响机制、减排措施、管控技术等科技攻坚。建议国家提出低碳科技发展战略,强化低碳科技研发和推广,设立低碳科技重点专项,针对低碳能源、低碳产品、低碳技术、前沿性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碳排放控制管理等开展科技创新。
十四五期间要明确重点行业达峰目标,提出行业碳排放标杆引领、标准约束、增量控制等多措并举的手段机制,开展低碳技术项目库建设。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碳达峰与碳中和紧密相连,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达峰时间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长和实现的难度;而后者是对前者的紧约束,要求达峰行动方案必须要在实现碳中和的引领下制定。各地应制定十四五及中长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确定减煤路线图,保持全国煤炭消费占比持续快速降低,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要继续加大煤炭总量下降力度。推动产品碳标签和碳足迹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产业链和供应链低碳化。
十四五新建的高碳项目,其排放将延续到2050年前后,给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带来巨大压力,还会压缩未来20年至30年低碳技术的发展空间。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要求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抢占低碳科技高地将是未来一段时间赢得发展先机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当将低碳科技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动。各分项均有所改善也表明供需两端的改善仍然是实实在在的。
不过,9月PMI数据改善虽有一定季节性因素,但是经济恢复的趋势仍未逆转,不平衡状况也有所改善。9月供需两端同步回升,随着供需持续恢复和传统生产旺季的来临,企业采购意愿增强,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4.0%和52.8%,分别高于上月0.5和0.8个百分点。7、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9.6%、19.1%,利润快速修复有利于提振企业信心,未来工业增加值有望继续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30日公布的数据,9月制造业PMI为51.5%,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制造业PMI已连续7个月位于荣枯线上方。
李超分析,一方面,国内大循环的良性表现使我国建立了全球领先的供给能力优势,海外在疫情尚未有效控制的情形下开启复工,供需缺口依然存在。从行业情况看,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55.0%以上,且均高于上月。
调查结果显示,本月纺织及服装服饰、木材加工等制造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均超过五成,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复苏动力仍显不足。本月小型企业PMI重返荣枯线以上。(文章来自澎湃新闻)。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5%,50.7%和50.1%,其中小型企业6月份以来首次升至荣枯线以上,景气回升既有制造业传统生产旺季到来的利好,也得益于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纾困帮扶政策。
9月份,部分重点行业景气回升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为54.5%和53.0%,分别高于上月1.7和0.3个百分点,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新动能带动作用有所增强。此外,全球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有效控制,我国进出口依然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疫情依然严重,欧洲疫情出现反弹,疫情持续蔓延对全球经济复苏造成抑制,也使海外国家医疗物资需求保持旺盛。
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持续推进,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复苏态势,积极变化不断增多。李超表示,整体而言,工业生产仍保持增长势头。
光大证券宏观研究团队分析师郭永斌认为,制造业PMI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部分受10月国庆中秋长假临近推动,生产和需求均有一定的季节性加速。随着一系列稳外贸政策不断落地生效,加之国际市场需求局部回暖,制造业进出口进一步改善,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50.8%和50.4%,分别高于上月1.7和1.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首次升至荣枯线以上。
9月份,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7个行业PMI位于临界点以上,制造业景气面较上月有所扩大日本位居第二,约有35.5万台,增长了12%。其中,中国有 78.3 万台工业机器人在运行,机器人的保有量增加超过14万台,增长 21%,新增进口量位列全球第一。南美排名第一是巴西,累计近15300台,年增长8%。自2013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7年和2018年占全球总安装量的36%。根据IFR的数据,2018年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10000名工人140台机器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71% 的新型机器人绝大多数是从国外供应商处进口的。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机器人市场国家之一,我国农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形势良好,相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5G网络的加快部署,为农业机器人的性能提升和规模化普及带来了更大支撑。
墨西哥以4.03万台位居第二,年增幅为11%,其次是加拿大,约为2.86万台,年增幅为2%。美国的机器人数量则增加了近2万台,排名全球第四,落后于日本和韩国。
据调研机构Tractica的报告显示,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全球农业机器人的出货量将快速增长,有望从2018年的每年约6万台快速增长到2025年的72.7万台。亚洲仍是工业机器人增长最强劲市场日前,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 (IFR) 发布的《新世界机器人工业机器人 2020》(The new World Robotics 2020 Industrial Robots) 报告中显示,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工厂中运行的工业机器人达到创纪录的270万台。同时,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包括农业机器人在内的机器人行业加快发展。其中,美国是美洲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用户,工业机器人累计安装量创下了约29.3万台新记录,年增长7%。
而英国的机器人新安装量则下降了16%,仅新安装了2000台。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制造业正在向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作为智能制造的主力军,机器人技术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改变着全球制造业格局,带来了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其中,德国仍是主要的市场,运营存量约为22.1万台,这大约是意大利(74400台)的三倍,法国(42000台)的五倍和英国(21700台)的十倍。
相比较,美国通过国家机器人计划仅投资了3500万美元。在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农业机器人成为了机器人领域新的市场增长极,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正迎来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非常可观。
2019年,中国在机器人技术研究上的投入为5.77亿美元。外国供应商将约 29% 的产品销往汽车行业,而中国供应商仅占 12% 左右。2019 年,新机器人的销量仍处于高位,出货量约为 14.05 万台,虽与 2018 年相比减少了 9%,但仍是有史以来第三高的销售量。此外,欧洲在2019年运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约为58万台。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 Milton Guerry表示,这里每年安装的机器人数量最多,且拥有最多的可操作机器人。这种快速发展在机器人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制造商仍然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并在国内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据悉,亚洲新安装的机器人约占全球供应量的三分之二。
因此,与国内供应商相比,外国供应商受中国汽车行业业务下滑的影响更大。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机器人技术研发计划》中指出,各国政府对机器人技术的投资存在巨大的差异,其中,中国已成为机器人研究的最大投资国。


光明日报:国资管理体制改革要进一步深化


人民网:挺直脊梁 强军富国


湖北省网络市场监管联席会议暨促发展保安全专项行动推进会在汉召开


管理的“软”手段: 企业文化


广西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原党委副书记邓锡中被提起公诉


经济日报:有规模更重核心竞争力


坚实的足迹——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中国青年报:三名央企新人的“工作日记”


五峰供电:“五一”节前“体检”忙 确保供电安全可靠


樊城公安深入客运企业开展“五一”节前交通安全大检查
